Amazing 4 year time lapse of Shanghai Tower construction

一碗看似平淡无奇的泡饭 铸就了上海人的集体性格 在每一个上海人的记忆中 泡饭都充满了温馨的细节 家常 世俗 在人间 在所有的吃食中,没有哪一样会比泡饭更能代表上海了。 ▲ 烧泡饭的冷饭都是前一天烧晚饭时预留好的 ▲ 冷饭加开水烧一下就是一锅泡饭 上世纪五、六十年代的上海交通还不是很便利,赶时间的爸妈都会把隔夜饭倒入锅中,浇上开水泡一下,一家人吃了各自上班上学,这几乎是上海弄堂里每天早上最常见的景象。马尚龙家里兄弟姐妹多,在他的记忆里,早上一起吃泡饭似乎变成了一场比赛。 ▲ 为了节省时间还可以直接用开水泡冷饭 为了让这碗几乎天天吃的淡泡饭久吃不厌,过泡饭的小菜也变得十分重要,不管是“做人家”的上海人自己腌制的雪里蕻,还是酱菜店里买来的酱黄瓜都在朱学航的童年里留下了深深的记忆。家境较好的吴悦甚至还会特别期盼吃泡饭过萝卜干的日子。 ▲ 一块腐乳会被分成小块均分给家里的孩子 ▲ 一只咸蛋会被平分成四瓣 会过日子的上海人还会把头天晚上吃剩下来的菜和米饭放在一起烧,这样烧出来的泡饭每家就有了每家的味道,泡饭和菜泡饭曾经陪伴了很多上海人的成长,相信也一直会深深地留在他们温暖的记忆里。 ▲ 隔夜菜和剩饭放在一起做成了菜泡饭 编导札记│童年的味蕾密码 本期编导:范竞秋 泡饭,顾名思义就是用水泡饭。泡饭究竟始于何时,考证起来难度太大,历史学者承载说,上海人吃泡饭是受了江苏、浙江人的影响。上世纪三十年代,来自江浙一带的产业工人为了早上准点上班,他们就把家乡最省时省事的早饭形式——泡饭带到了上海,一些公司职员和三轮车夫喜欢将剩饭放水淘几下煮开,呼啦呼啦喝下一碗,既饱了肚子,又暖了身子,久而久之,一代又一代上海人就有了吃泡饭的习惯。 ▲ 烧好的泡饭需要“涨一涨”才会口感粘稠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,每个人对泡饭的钟爱程度各不相同,像承载和马尚龙这样年纪的老上海每天吃泡饭都是吃不厌的,而出生在物资丰富的80年代的独生子女彭晟杰和桂俊杰,虽然他们年少时并不喜欢泡饭,甚至在某些程度上还有抵触或抗拒的情绪,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,他们对泡饭的热念也会越来越迫切起来,彭晟杰说:“泡饭,也许就是我的味蕾密码”。 ▲ 承载的妈妈曾经用牛奶和冷饭一起烧泡饭 都说上海人会过日子,也许泡饭就是最充分的体现。为了搭配泡饭,上海人想出了各种各样过泡饭的“小菜”,除了店里买的酱菜外,还有很多家庭会自己去腌咸菜。每当腌雪里蕻的时候,年少的朱学航就会特别兴奋,因为他可以用脚使劲去踩一盆子湿哒哒的雪里蕻菜。 在吴悦的记忆里,她小时候最喜欢看妈妈腌西瓜皮,西瓜皮切成丝,再放点盐和麻油拌一拌,过过泡饭非常好吃。而被梁实秋写进文章里的油条、腐乳、皮蛋和油氽花生也许是当年上海人家里过泡饭的经典小菜吧。 ▲ 泡饭被梁实秋写进了《雅舍谈吃》的文章里 泡饭简简单单,平平常常,“泡饭吃好,肚皮填饱,一上半日力道勿少”。在生活富裕的今天,很多老上海还是钟情泡饭,好像天天早上吃来吃去吃不厌的。一碗泡饭,或咸菜萝卜干、或咸蛋皮蛋、或榨菜腐乳,一碗泡饭比任何五花八门的早餐都来得惬意。而在筵席聚餐后更会滋生出一种急切地吃上一碗泡饭的欲望,白水淘饭入口的刹那,清口除腻清爽适意的感觉会瞬间传遍全身。 现在,很多饭店会把一些海鲜放进泡饭里,烧出了各种海鲜泡饭,但对于那些吃惯了泡饭的上海人来说,茶淘饭才是他们最暖心、最暖胃的美味。 ▲ 本期节目编导范竞秋(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