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佛是智慧的體悟人生

本影片為師兄姐製作,內容為真實故事分享、圖片、音樂取自網路,僅供淨化人心之用,非營利使用;若有侵權,在此向您道歉,並非有意冒犯,希望您能來信或留言告知,我們會尊重您的權利。感恩,也歡迎多多流通多多流通,阿彌陀佛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菩薩在心裡,不在廟裡。這話是真的,所謂「千處祈求千處應」,其實您的心念菩薩都聽得到,只是福是修來的,不是求來的,試想,如果您是菩薩,您會去滿足每一個信徒的願望嗎?如果是,這不就違背因果了嗎? 【菩薩在心裡,不在廟裡-全文分享】 以下一位師姐分享,來文照登: 菩薩在心裡,不在廟裡。到廟裡比較靈驗是因為,信心堅定,信心堅定就能成就大事。 「念經」是為了瞭解其中的意思,瞭解意思是要「修正行為」,所以叫做「修行」,當你開始修行了,「心境」就會越來越「清淨」,這是因為要提升自己,對於生活中的人事物才能淡定、冷靜、公正的面對;當你不斷的「修正自己」之後,對於別人也會越來越「平等無私」,因而「學會」用各種角度與心情,面對生活中的種種,這時就不再會有什麼「煩惱、執著、不滿、生氣、不平」這都是「自己」的「內心」感受,苦的是自己,不會是別人,最後折磨的還是自己,因此這叫「心魔」;魔怎麼來的,就是這樣自己「想」出來的,所以說「思想意識」會招感外物而來,「心正」就招感佛菩薩來,「心偏」就招感魔鬼干擾來,因此「佛法」要我們將「心」打開,就是這麼一回事,唯有改變自己才能越來越正向。 〈佛法〉在哪呢?就在經書裡,這不是什麼大學問,只是佛祖將自己的「體悟與經驗」,分享紀錄在經書裡,我們從這裡學習、改變自己,因此會說「佛法是個方便的法門」真的有〈佛法〉嗎?《金剛經》上說了「沒有法」。那為何又說是〈佛法〉?因為就沒有什麼嘛,〈佛法〉在生活中到處都是,上述這些道理人人都會說,改變才是重點,改變的方法就是了解,而每個人改變的方法不同只能意會無法言語,這樣怎麼學得會?要靜下來,你的心會知道,靜不下來怎麼辦?「靜坐」是個好方式。 而「經書」是你的升級秘笈,告訴自己攻略與方式,經書翻譯後總是有點差異,若要快點學起來則推薦南懷瑾的《金剛經說甚麼》。不過這就是全部的意義了嗎?不是,這只是「啟發」我們的「智慧」,真實的意義在「生活裡」每個人都不同,從生活中學會改變,彌補缺少不足的地方。之前的影片就是讓您看看別人的啟發,我們也方便一下,從中學習成長。 那為何要「一直唸」呢?因為「經文」的意義很深,其中傳達很多層面的意義,有好幾個層面可以去感受,我們在「生活中」體驗不同的人事物,用「經文」去體驗、檢視自己、衡量對錯;每天都這麼做,每天都在改變自己,一點一滴累積起來,我們越改越好,就會感覺到越來越快樂,還能藉此感染別人,也能改正自己,這叫「佛法的力量」說穿了也沒什麼,就是「修正自己的行為」這樣而已,所以每個人讀經的感觸不同,所有人卻都能受用,這就是「佛法的珍貴」。 這也是唸《金剛經》的力量,因此只有唸經沒用,心要轉,就是在說這個。我們過去的「言行舉止」是放任自己的「思想意識」隨意奔走,頂多靠著「道德標準」來約束自己的行為,這是不夠的,重點在於自己的「想法」,這是指「心」,唯有「心」的改變才是真實的改變,透過心的改變自然而然影響了你的「言行舉止」,為什麼有些人好善良、好溫柔,有些人好粗魯、好暴力,原因在此,所以成功的修行者,不見得要在深山廟裡培養出來。 生活中我們教育孩子,也是一種很棒的學習,我們要學會「轉化心境」就會慢慢「控制脾氣」,控制了脾氣,心裡平和就會「冷靜思考」面對問題,才能想到好辦法解決問題,教育是如此,生活中的家庭、工作……等,何嘗不是? 「經」一直唸一直唸,目的是為了要「轉化自己」若沒有這樣做就「白唸了」也是這個道理,為何別人都要早上起床唸,或是睡前唸呢?就是因為要「思考其意」要「檢討自己」所以找個「清淨的時間」,因此過去才會跟您分享,「抄寫經文」很好,但效果一樣,多了練練字的功用,但「啟發自己」的速度就慢了點,因為還要分心寫好字,念經抄經都好,只是方法不同。 這是我這段時間的體悟,分享給您,希望能解決您心中的苦,一起修正我們自己的行為,期待我和您。(分享結束) 菩薩在心裡,不在廟裡。這話是真的,所謂「千處祈求千處應」,其實您的心念菩薩都聽得到,只是福是修來的,不是求來的,試想,如果您是菩薩,您會去滿足每一個信徒的願望嗎?如果是,這不就違背因果了嗎? 所謂「向內心求,有求必應」這句話也不是要您去求世間的大福報,而是要向內心修,日子過得去,慾望就會少;慾望少一分,人生就多快樂一分。這就是鴻福與清福的差異,人求鴻福,但這並不永恆,也不是想求就有;修行人要得的是清福,這不用求,但要肯真修才能得到。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:「『清淨的福叫做清福,人生鴻福容易享,但是清福卻不然』。看了這段話,非常有感觸,身邊很多老一輩的同事,孩子都結婚生子了,本來是應該是和老伴享清福的時候,卻把孫子攬在身邊照顧,下班還要趕著接孫子下課,放任自己的兒子樂當悠哉的父親,除了累死自己也讓兒子從未盡為人父的責任。世間人都追求鴻福,卻很難享受清福,因為都害怕寂寞,以我自己為例,孩子偶爾一天兩天不在身邊,本來是難得的清淨時刻,應該更精進認真,但是卻開始悶得發慌,想念起兩個孩子。所以一個人先要養成會享受寂寞,那就差不多可以了解人生了,才能體會到人生更高遠的一層境界。雖然自己還不到享清福的年紀,但就先從享受寂寞開始學起吧!」 對於上述提到的唸經問題,淨空法師提出見解:讀經千遍,其義自見。你不熟,境界現前,處處感到陌生;很熟的話,經上講的你就完全能對得上號,全都對了。感謝釋迦牟尼佛,那是真正感激的心,佛介紹的沒錯。 我們念佛號,為什麼念不成功?心不定,我們是用散亂心念佛。散亂心念佛,就是善導大師所說的雜修。如果我們用清淨心念佛,就叫專修。所以,兩個人一起念阿彌陀佛,一個是雜修,一個是專修,專修除這一句佛號之外,他沒有雜念;雜修的人念這句佛號還會想東想西,還有很多妄想在裡面,這叫雜修。雜修不一定是雜著其他的,只要有妄想雜念都叫雜修。雜修要想成就很難,善導大師講一萬個人當中,難得三、五個人往生;專修是萬修萬人去,一個都不漏! 要訓練我們的專注心,用讀誦經典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。我想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專,但是就是專不來,所以有人說:我業障太重了。業障太重有什麼法子?得要想方法消除!再重的業障都能消除,就怕你不肯幹。用什麼方法消除?用念經的方法消除。你要念經,念經要得法,要會念,不會念就沒法子。什麼叫會念?不求解的是會念,知道念經是修戒定慧,這就是會念。一面念經、一面研究這是什麼意思,那就是不會念,那是一面念一面打妄想,在猜測佛菩薩的意思,但你怎麼猜也猜不到。這些地方我們要是明白了,如理如法的來修,業障在短時期就可以消除。 業障有沒有消除,自己知道,不要問別人,業障消除的現象,就是你的妄念少、煩惱少,心情愉快,法喜充滿。學佛學了很久,愈學煩惱愈多,不但業障沒有消掉,業障愈增長。這絕對不是說佛法不好,是你自己學錯了,學得不如法,如果如法,決定消業障。為什麼別人學佛能消業障,我業障消不了?所以,自己一定要慚愧,要反省,改過自新,重新學起,才能達到效果。尤其是淨土法門見效最快,你認真修學,三個月就變樣子,半年後,你自己決定可以覺察得出來,天天在進步,境界年年不同、月月不同。縱然是一天一天你覺察不出來,可是一個月一個月比較的時候,非常明顯的覺察出來;功夫再進一步,真是每一星期都不一樣。這個時候確實就得法喜了,所謂法喜充滿,得輕安、得法喜!由此可知,讀經之重要。 讀經要有一定的時間,如果工作很繁忙,你就找有閒的時間來讀經。如果你在家庭裡面,現在你一個人學佛,家裡人還不懂佛法、還不學佛,你天天念經,你家裡人看到不歡喜,這時候要怎麼修法?經不能不讀,又要不叫別人討厭,這叫自渡渡他! 淨空法師:佛法裡頭最高明、最深奧的東西在哪裡?在生活,在穿衣吃飯,在日常工作,在處事待人接物,妙極了!你全都用上了,就在日常生活當中。在凡夫日常生活當中,享受的是什麼?享受是諸佛如來最高的境界。就像方東美先生早年對我說的,「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這真的不是假的,人生最高的享受!為什麼?一生快樂,沒有憂慮,沒有牽掛,沒有煩惱,多自在。這一生當中讀書,讀自己喜歡讀的書;工作,做自己喜歡做的工作。諸佛菩薩都選教學做他的工作,這個工作好,得大自在。 《金剛經說什麼》:第四品中,佛告訴我們一個修行的方法,認識真正佛法,無所住而不是放下,「菩薩但應如所教住」,就是這樣去修。第二個要點告訴我們,真修到無所住,就是福德成就。 佛境界就是福德與智慧都圓滿,這叫作福慧雙修,智慧資糧圓滿了,福德資糧圓滿了,就成佛。所以大家念經的時候,念到皈依佛兩足尊,就是這個兩足──智慧具足,福德具足。金剛經告訴你,真正的福德要怎樣修呢﹖就是不住相布施。 修行就像掃帚一樣,心裡頭雜念都要掃掉,無住相布施,所以無住相這一句話就是掃帚,你心裡頭甚麼妄念都要掃掉。如此修持,就是如所教住,心中隨時隨地都達到空其念,不住相而住,這才是真學佛。 真正的佛法能包涵一切,無有定法可說,一切賢聖,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。真理只有一個,沒有兩個,不過其他宗教認識真理的一點,認為這一點才是對的,其它錯的,其實是他錯了。真正到達了佛境界是包容萬象,否定了萬象,也建立了萬象,這是佛境界。 《法華經》上也說:「一切世間法,皆是佛法。」世間的一切皆是佛法。法華經上又講「一切治生產業,皆與實相不相違背。」並不一定說脫離人世間,脫離家庭,跑到深山冷廟裡專修,才是佛法。只是成就的過程當中,修持方面有難易的不同而已。這也就是「無有定法,如來可說」的重點。 我們學佛學道,千萬要丟掉那些神奇,不平凡的觀念。能到達人生最平凡之處,你可以學佛了,也知道佛了。換句話說,你可以知道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不但佛不可以得,人世間一切相也不著了。隨時不著相,就可以見到如來,見到自己自性的法身。 ◎ 《因果濟世集》電子書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post... ◎ 牟尼精舍部落格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 ◎ 牟尼精舍地址: 台灣彰化縣溪州鄉潮洋村陸軍路一段271號 ◎ 牟尼精舍電子信箱:mouniassn@gmail.com